反求诸己的意思-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什么?
微信号
KTV115116
本文目录一览: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什么?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意思是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
出处:孟子·离娄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译文:孟子说:“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亲近,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仁爱;管理别人,却管理不好,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明智;礼待他人,却得不到别人回应,就要反过来问自己是否够恭敬。凡是所做的事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都应该从自身找原因,自身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他。《诗经》说:与天意相配的周朝万岁呀!幸福都得自己寻求。”
扩展资料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析:
儒家政治,强调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所以,多与个人品质紧紧连在一起。而自我批评则是其手段之一,其相关论述,在《论语》和《孟子》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当然,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的人又的确是太少了,所以仍然有强调的必要。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别人对我们不尊重了,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对别人没有至诚的恭敬心,一定是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有人说,人际关系真是太复杂了,其实不然。只要时刻存有“爱人敬人”之心,时刻“反求诸己”,就一定会赢得大家的尊重。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意思是指反躬自问,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求诸己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实行仁政,就好比射箭,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发射而没有射中,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反求诸己”造句:1.大丈夫要有担当,不要每次遇事就把责任推给别人,应该先反求诸己,检查自己。2.凡事要反求诸己,不要老是苛责_人。3.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反求诸己,因此融会贯通,而能触类旁通的道理。
推己及人,反求诸己的意思
推己及人意思就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测别人的心意反求诸己的意思,后来也被指能够设身处地的替别人去着想。反求诸己反求诸己的意思他的意思就是反省自己的一些过失反求诸己的意思,并且能够及时的改正而不去责怪别人。
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出自《论语卫灵公》,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故事,逐步的演化成为了一个成语,在这篇文章里面所要讲述的是一个道德心理,那就是行为机制以及修养方面的一些方法。
反求诸己是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在这篇文章里面,孟子继承了孔子上行下效的这样的思想,在道德修养以及治国方面能够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的反省自己。
相关说明
推己及人是一种道德心理——行为机制和修养方法。指道德行为主体以自己的感受、需要推知他人具有相同的感受和需要,并将推知所得的观念作为行为准则贯彻到与他人相关的行动中去。
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先进》)的忠恕之道,正是推己及人的具体表现。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自觉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能促使人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他人。
正如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各自的欲望和需求,也都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遂愿。这就要求人们正视客观现实,学会礼尚往来,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地替其他人想想。学会尊重、关心、帮助他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回报,从中也可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
反求诸己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是指反省自己的过失,加以改正,而不责怪别人意思。
成语出处: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巫匠亦然,故术不可不慎也。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人役而耻为役,由弓人而耻为弓,矢人而耻为矢也。如耻之,莫如为仁。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成语故事:
帝尧时,中原洪水泛滥造成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在岸边设置河堤以治理水患,但是洪水灾祸并未平息。接着,大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之事。大禹使用“疏通”的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规律,疏通了九河。
经过了十三年的治理,大禹消除了中原洪水泛滥的灾祸,百姓的生活才恢复了平静。帝舜把天子位禅让给大禹,舜在南巡中逝世后,在诸侯的拥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国号为夏。
一天,叛变的诸侯有扈氏率兵人侵,大禹派他的儿子伯启去抵抗。两方大军在甘这个地方打了起来,伯启的部队被打败了。跟在伯启身边的将领们很不服气,要求伯启整顿军队给予还击。伯启摆摆手拒绝抵抗。
将领们都觉得奇怪,伯启说:“有扈氏扰乱老百姓的生活,我才奉命来围剿他。我的人并不比他少,我的地盘也并不比他小,我率领的部队是最精良的,却被他打败了,这是有原因的。”
伯启顿了顿,又说:“因为我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我没有以身作则带领属下,管教部属的方法也不如他。所以,如果我要让老百姓恢复安居乐业的生活,我必须纠正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伯启严格要求自己,与兵士一同作息,天还未亮就起来操练,每天粗茶淡饭,生活变得很简朴。伯启还选用有品德和才能的人商讨国家大事。过了一年,有扈氏从其他诸侯那里知道了伯启的改变,不但不敢举兵来犯,反而带兵前来归顺了。
成语寓意:
在道德修养上,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上行下效的思想,把道德修养与治国安邦紧密联系起来,强调上行下效,反省自己,严已宽人。
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绝大多数都需要有“反求诸已”的态度才能处理好。人们要设身处地来为他人考虑,使自己所加于他人的,都能为他们所接受,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的意思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译文】:行仁德的人好比赛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
【语法】: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反躬自省、闭门思过、反躬自问、严于律己、严以责己
扩展资料
反求诸己反义词:怨天尤人
【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近义词】怨天忧人、怨天恨地、啧有烦言、埋天怨地、怨天怨地
【反义词】乐天知命、反躬自问、自艾自怨、反求诸己、任劳任怨、与人无尤、自怨自艾、乐天安命
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 反求诸己意思介绍
1、反求诸己反求诸己的意思,汉语成语反求诸己的意思,拼音是fǎn qiú zhū jǐ反求诸己的意思,是成语“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一部分。意思是(如果)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应该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反求诸己的意思:反省,动词。(反,不可以理解为“反过来”)求:追究,寻求反求诸己的意思;诸:“之于”的合成词。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2、近义词:引咎自责、反躬自问、严于律己、闭门思过、反躬自省
3、反义词:怨天尤人、怨天怨地、苛求于人。
4、成语用法:动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